李思奇-
在本科课堂上认识于老师,被他在授课和演讲中的魅力所打动。他教给我们如何做presentation,教给我们如何展示自己,这是在其他课堂上学不到,而对于当今广泛的学术交流非常必要的。
于老师总是鼓励学生多想多思考,自己也是非常乐于思考新问题,一起听讲座时会跟我交流新的想法,没有长辈架子,对低年级的同学非常耐心。
每周组会实验室同学轮流为大家买早餐,后来我才明白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为他人着想的习惯。于老师在点滴小事上教会我们如何做人。
黄金玲-
在于老师指导的学习过程中,于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和创新能力,希望我们能抓住每一个能锻炼自己的机会。
于老师很注意平时的言传身教,他教导我们如果你想教会别人,那首先你要做到,并且做好,最重要的是你能把你所学的传授下去。
于老师在百忙的科研工作中,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关注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关注公益,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魏峥-
声情并茂的教书人,耐心细致的传学者;永驻青春的科学家,充满活力的探索者:这就是我的导师,尊敬可爱的于常海教授和朋友。
当我在金色初秋相识,那时您是风范的长者;当我在白色圣诞欢聚,那时您是风趣的友人;当我如春之飞扬浮躁,那时您是严厉的导师;当我如夏之怠惰因循,那时您是宽容的长辈。谢谢您教会我许多。
-
李云
我曾是一个对科学充满向往的英语系的学生,于老师将我真正领入了神经科学的殿堂。我很幸运本科的时候选择了神经科学研究所,选择了于老师的实验室做实习, 有机会近距离接触神秘的科学研究。
我很感激于老师没有嫌弃我"一个文科生"科研基础薄弱,在我实习的一年里,他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给了我极大的关怀和鼓励。没有这些鼓励,我不可能现在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的一个神经科学实验室里读博士,用实际行动和确凿的实验来完成我的科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