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时间:1995年4月,冯德培先生去世前一周;拍摄地点:冯德培先生办公室;拍摄者:本文作者于常海教授)

  1995年4月10日,我国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冯德培先生于上海逝世。这位曾影响了世界生物科学发展的神经生物学家,在其60多年的研究生涯中取得的卓越成就,已经成为世界神经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先生对我的影响和帮助让我终生受益,永远难忘。

  冯德培先生生于1907年2月,浙江省临海县人,192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3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他曾发现静息肌肉被拉长时,产热增加,这一发现被称为"冯氏效应";在神经肌肉接头生理学方面,他在1936~1941年间进行了大量的开创性研究,成为国际公认的该领域的先驱者。在神经肌肉间营养性关系方面,带领合作者发现了鸡慢肌纤维去神经后肥大的现象,并对阐明神经如何决定肌纤维类型的机制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与冯德培先生的相识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我的事业和工作的重点还没有完全回归祖国内地,和冯先生的相识和相知,让我更加感受到神经科学研究的博大、精深,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先生为祖国神经科学的发展所付出的心血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也看到了中国神经科学发展的希望之所在。先生的执着和博学不断地激励着我,也更强烈地加深了我回归祖国的愿望。

  1993年10月19~22日,由我组织召集的第二届斯坦福国际神经科学论坛在北京召开,当时我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任高级研究员,为了推动祖国神经科学的发展,此次会议特在北京召开。当时已经八十高龄的冯先生也接受邀请,欣然到会,先生对祖国的神经科学的发展感到欣慰,也寄予了厚望,并勉励所有的与会人员一定要为祖国的神经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摄于1993年10月21日。前排三位分别为中国神经生物学权威冯德培、吴阶平、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后排右四为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韩济生;后排右三为香港美洲医学会会长黄永铿;后排左一和左二为大会捐献者周孝先先生的儿子和女儿;后排左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神经生长因子发现者Eric Shooter;后排左四为大会捐献者香港太平洋保险公司董事长张煊昌博士;本文作者于常海教授为后排右二)

  此次会议之后,由我任主编主持编撰了Gene Expression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一书,该书收录众多神经科学知名专家授撰写的文章,冯德培先生的专文也收录其中:The involvement of PKC and multifunctional CaM kinase II of postsynaptic neuron in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long-term potentiation,该篇文章不但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先生的英文造诣之深也让我深感钦佩。

  1995年,冯德培先生一直因肺部疾病在疗养院休养,期间,得知先生从疗养院回到生理所,我与香港科技大学好友叶玉如院士专程去上海探望。先生和我们欣然谈起神经科学的新领域、新课题,言语中处处透露着睿智和博学。就在一周后,先生永久地离开了我们,这次见面成了最后的诀别。那天和叶玉如院士、冯德培院士的合影是先生一生的最后一张照片,也成为我永久的珍藏。再次翻阅,不禁感慨万千。

(和冯德培院士去世之前的珍贵合影,左为叶玉如院士,中间为本文作者于常海教授)

  作为神经科学界的泰斗,先生培养了几代神经生物学家。在漫长的科学生涯中,先生保持了青年人的活力、不断地探索和进取;在外界不可控制的动荡年代中,先生毅然决然地一直走在科学前沿、不断有新发现,在自己能够控制时间的情况下,真正做到了他所说的"科学家一辈子不能离开实验室"。这样的一生,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