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百科全书》

前言

《生命科学百科全书》由于常海教授主编,全书着眼于生命科学以及生命科学与人类关系的主题,围绕生命产生、生长、衰老、死亡以及生命进化、发展等基本问题,设置相关条目1050条,200余万字。是中国第一部全面展示生命科学知识的现代百科工具书。

《生命科学百科全书》(以下简称《全书》)是一部由世界杰出生命科学家共同编纂的具有高级科普读物性质的现代百科全书。读者对象侧重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知识阶层,学科深浅程度遵循通俗易懂和专业并重,与中南海科学讲座相仿。《全书》的编纂宗旨为“介绍生命科学概貌,普及生命科学知识,浓缩生命科学精华,展示生命科学奥秘”。《全书》的编纂工作在“生命科学百科全书编委会”主持下进行,并得到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生命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学术团体及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全书》的出版是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基础性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生命科学的范畴包括阐释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探索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内容。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类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当今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19世纪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被称为人类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20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标志的电子和信息技术革命被看作是人类第二次技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速度和广度;科学家们预言,以重组DNA和基因克隆为标志的生物技术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三次技术革命,生命的复制和改造将极大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生命科学属于横断学科,其研究领域涉及生物学、医学、药学、农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等诸多方面,而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使生命科学成为一门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宣告了人类社会生物技术时代的到来。因此,编纂一部全面反映生命科学发展状况的百科全书,对于普及生命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的科学技术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百科全书经过200余年的发展,在总体设计、条目选取、编辑方式、图片配备、检索系统等方面已日臻完善和科学化。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出版了综合性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包括生物学卷、农学卷、基础医学卷、中医学卷等74卷,现代百科全书开始被中国知识界广泛接受,之后一批有影响的地域百科全书和行业百科全书陆续出版,逐步形成了综合性百科全书、地域性百科全书、知识性百科全书三大门类,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产生了重大影响。生命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得到国家的极大关注。20世纪末,中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先后设立了生命科学学院,出版了许多有关生命科学的专著,2004年在北京召开了“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生命科学成为许多年轻学子向往的专业。百科全书和生命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使编纂一部高水平的《生命科学百科全书》成为可能。

《全书》遵循百科全书“是选不是全”的基本编撰理念,选取生命科学领域中最基础、最前沿、最受关注、读者最感兴趣的主题列为条目。着眼于介绍生命科学学科本身内容,围绕生命科学与人的主题回答有关生命产生、生长、衰老、死亡及生命进化、发展等基本问题。《全书》为1卷本,版面字数约200万字(条目总字数150万字)。共设1050个条目,涉及生命学科、生命本质、生命活动、生命理论、生命结构、生物工程、生物产业等领域。条目和内容索引比为15,即包含了约5000余条可检索的知识主题。5000字以上大条目占总条目数5%,字数占总字数的20%。从而体现“没有大条目就没有百科全书”的现代百科全书编纂理念。《全书》在有限的篇幅中浓缩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知识的精髓,在谋篇布局和框架设计上力求视角独特、特点明确、结构合理、语言精炼,对重点条目尽量使其在高度、深度和广度上有所突破。全书的释文撰写遵循百科全书的一般要求,既注重辞书严谨、求实的传统,又争取符合现代读者阅读、使用的需求,时代感与权威性并重。全书在编撰模式上采用以大中条目为主的模式,注重条目的“规范性、类比性、知识性、检索性、文献性、可读性”的统一。

百科全书部分精彩内容:

《全书》的编纂是一项浩繁的文化建设工程。为确保条目内容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编纂者查阅核对了大量资料,去疑存真,力求达到百科全书“内容精选、文字精炼、图片精美、装帧精致、全书精彩”的五精要求。值《全书》付梓出版之际,我们对所有参与者表示衷心的感谢。限于编纂者的水平,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得到完善。

《生命科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
2010年6月